在職場上,並不是只要苦幹實幹,就會得到好的結果,若是品質不過關,前面的付出也就全都付諸流水。
而對一項專案來說,成果的「品質檢驗、品質管制」也是至關重要,更會決定這項專案是否成功。
有的同事,他可能是個拼命三郎、一股腦地努力做事,但最後的成品卻差強人意,甚至可能需要其他人幫他收拾爛攤子!
這樣的狀況,會說這個人實在是「好心辦壞事」,同時也展現出「品質」的重要性。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解析專案的品質掌控與管理!
1. 品質規劃
就如同前幾篇文章談到的不同管理面向,品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要先進行完善的規劃,針對專案項目訂定出「品質標準」。
若後續都依循這份品質標準進行作業,則可避免大部分的不良或異常。
針對不同項目的專案會有不同程度的品質標準
而一項專案中用來鑑定品質的指標,也會有不同面向。
舉例來說:
「研發微波食品」跟「設計新款球鞋」,就都要分別計畫出個別的品質標準,不會有人拿球鞋的標準去要求食物。
而以一項微波食品來說,除了味道要好,可能還會要求:色澤氣味、食用方便度、耐放程度等等,有了具體指標後,才能夠去討論該如何達標。
同時,也必須清楚掌握手上有多少資源、客戶或老闆的標準在哪裡,設定出適合的標準。
如果你只拿到路邊攤小吃等級的資源,自然不該被要求做出五星級主廚料理囉。
2. 品質保證
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透過不同方式來保證品質能達到標準,就是所謂的「品質保證」。
常見的方式之一,是確保流程的正確。透過建立統一的流程,達到品質的統一與穩定,
同時只要各階段的品質都有達標,就可以確保最終結果也能有一定的品質。
而想要確保流程的正確性,可以透過「稽核」
1. 認證單位稽核;2. 客戶稽核;3.內部稽核。
除了有助於確保品質系統的執行效果,也能即時發現問題,並針對有問題的「稽核缺失」進行改進、矯正與預防。
3. 執行品質管制
依照規格,執行品質檢驗的作業。檢驗出不符合規格的產品或服務,將其定義成「不合格品」,
藉此確認到客戶手上的,都會是符合標準的合格品。
簡單囊括品質管理的步驟
包括:建立完善的品質系統、藉由稽核去確認每一步驟都有正確執行,
再透過品質管制,確保客戶能得到高品質的產品或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若這幾點的流程都有妥善執行,就能讓專案的品質獲得保證。
結論
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專案的成敗,有時甚至會影響整個公司的營運。
這些情況常常可以在各家公司推出新產品時看到,許多公司在產品發布前的宣傳與造勢都非常成功,股價上漲、市場高度討論與關注、預售成績斐然。
然而,最後成品出來時,卻因為與宣傳功能相比大幅縮水、故障頻傳、使用者體驗不佳等狀況,導致大量負評發生,嚴重影響公司聲譽等慘況。
而這一切,其實在一開始就能透過品質管理去防範!
不過,其實對品質的要求也不是越高越好
若給客戶的結果超出原先的品質規範,即稱為「鍍金」。
這樣的狀況,對專案反而會造成危害。這個主題,下次將會有專門的文章和大家介紹!
延伸文章
延伸課程
作者:游振昌
●專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長
●中華國際專案經理人協會 理事長
●Project Club 發起人暨資深顧問
Project Club 責任編輯:詹家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