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線上同步教學成為現在的熱門議題,大大小小的教育單位、培訓機構都忙不迭地推出即時課程。
但其中,有些老師無奈、有些老師期待。
有些單位開線上課乃是迫不得已
也有的單位,是抱著能為學生另闢蹊徑、何樂不為的態度,去開設線上課程!
這其中好壞參差、素質不一,作為一個參加過各種類別、不同時長線上課的學員,遇過的課程有好有壞,
除了藉此機會和大家經驗分享之外,也會分析高品質線上課程,是如何讓人樂在學習的!
出於無奈?線上課程遇到的普遍問題
會碰上變化多端的疫情,自然是難以事先預知,
但是許多教育平台是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下,逼得老師從黑白板走去電腦桌,要馬上學會如何帶領遠方「看不見」的學生,
缺乏章程與規劃,更讓老師教課時還要疲於解決技術問題。
這樣的情形,在疫情警戒升級後的教育培訓平台上其實屢見不鮮
以學生的角度來看:面臨的就是低落的教學品質,與不以學生為出發點、而是以自身的營運為出發點考量的態度。
「線上」和「實體」課程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培訓機構的問題在「沒有意識到實體課程與線上課程,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會執著於「如何把實體課程完美複製成線上課程?」
例如,我曾在一間教授軟體使用技術的培訓機構上過課,一天的上課時間就長達8小時,
授課老師十分認真
想盡辦法塞入最多的內容,但也因此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老師在滔滔不絕地教課,致力於將講義上的每字每句都講授到。
但是以學生的角度來看,便是8個小時都只能盯著一塊螢幕,既無法跟老師互動,也沒有任何調節注意力的環節,
很快就會疲乏,學習效果也不佳,只是造成過多的資訊湧入。
能複製的只有教學的「核心理念」
「線上」和「實體」本身就是兩套不相同的教學模式,怎麼可能一模一樣呢?
能複製的只有教學的「核心理念」。
並且,線上課程也不需要模仿,因為它有實體無法做到的優勢!
好的線上課程,就像參加一場奇幻之旅
參與6、8個小時起跳的線上課程,要不間斷地保持專注很困難,這是人類大腦的先天限制,和自身專心與否無關,
即使1個小時就要休息個10分鐘,也很難保證休息結束後就能馬上回復狀態。
我發現,目前參加過的線上課程之中,時長掌握最好的,
就是將一堂課的時間設定為「看一場電影」的時間──如我近期參加過Project Club的線上課程,就是箇中翹楚。
在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內
人尚且能忍受待在椅子上、望著螢幕不動彈,還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注意力,並且這也是最容易規劃出起、承、轉、合不同節奏的時間。
同時,如同電影也不會只有台詞對話,還會有許多景色、物品等場景鏡頭,
好的線上課程也是一樣,不會只有老師一人對著螢幕喃喃自語,課程上的互動方式、有趣的圖文影片,學生的回應與提問,這些都是打造出高品質線上課不可或缺的!
其實,優質的線上同步課,即使有螢幕的隔閡,不僅讓「專注」不是難事,還能讓引起學員的共鳴,讓上課彷彿看電影一般,置身一場精彩可期的旅程。
高品質線上課程的特徵
除了上述特色外,我觀察到優質課程所具備的特徵還有:
1. 除了老師外,一定另有一位隨堂小助手:
這位小助手肩負教課之外的一切任務,即使是上課中,也不用擔心發問會打擾課堂,
他可以即時幫你一對一服務,馬上解決問題,這是實體課程做不到的。
2. 老師能熟練使用各種工具,不是照本宣科:
現今能用於同步教學的工具五花八門,從Google Meet到Zoom等,都備有各種豐富、多樣的額外功能,
若能善用,對於促進學習成效大有幫助,還能突破「物理空間」的侷限。
3. 互動節奏掌握得宜,鬆弛有度:
有關注意力的研究顯示,人能維持專注的時間約在10到18分鐘,
因此好的線上同步課每10分鐘左右就一定會跟學員們互動,喚回專注力。
互動的方式亦有很多,如Zoom內建的聊天室、小白板、投票功能,及能進行螢幕即時互動的「備註」功能,
讓學員可以在螢幕上寫下文字或符號,其他所有學員與老師就都能看見,都是很好的互動方式。
4. 樂於提供補充資料:
這一點同時也再次凸顯小助手的重要──小助手可以立刻將老師提到額外補充資料,以連結的方式提供在聊天室中,
方便求知慾旺盛的同學自行點閱,又能不打擾課程本身進度。
5. 注重課程收斂:
這一點相當重要,好的課程每告一個段落,就一定透過「收斂」,讓學員接受到的知識精煉化,
使學員不會在還沒消化完畢的情況下,就被趕著進入下個段落,實實在在地注重學員是否能好好吸收知識。
不會隨著疫情而結束
疫情結束後,想必許多實體課程會重啟,但我想,線上課程依然也會繼續興盛,因其有無法被取代的獨特性。
同時,也與在疫情之中依然努力自我提升的每個人共勉,盡力活在當下。
在衝擊和挫折之中還不忘向上,想必也能達成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成就!
相關文章
延伸課程
Project Club 責任編輯:詹家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