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超EASY專案工作管理術] 時曾經發生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後來類似的狀況又發生過幾次,這其實是件有趣的溝通經驗,但其實考驗著我的溝通技巧,我把這個故事撰寫成文章,除了可以讓自己印象深刻外,也想大家分享這件特殊的溝通經驗!
故事開始了:
在課程開始一開始設計一個啟動專案的練習,並邀請學員們針對【手邊遇到的困境】、【期望達到的結果】,以及【如何達成的步驟】寫在便條紙中,之後,我再針對大家撰寫過程中常遇到的盲點進行修正。
其中,有位學員他主動告知願意把他的內容跟大家分享,同時也期望聽聽我的意見,他的內容大致如下:
【手邊遇到的困境】
身為主管,需要負責公司許多專案,但在高階主管會議上,當總經理提及專案運作細節時,他都無法清楚的掌握!
【期望達到的結果】
所負責的專案都維持在最佳狀態!並在主管會議上能夠清楚回報手邊專案的運作狀況!
【如何達成的步驟】
所以我來參加課程!
看完他撰寫的內容後,讓我感到最有趣的是【如何達成的步驟】,我好奇的問他:
『你負責的專案是由你一個人自己完成的?還是由其他人來執行?』
他回答:
『我本身是主管,所以專案是他的下屬們負責執行,他則需要對上報告!』
了解狀況後,我更好奇的問:
『因為今天的課程是教專案管理,那你的下屬們有來上課嗎?』
他回答:
『他們不需要來上課,我來就可以了,回去之後,由我來教他們就可以了!』
我更好奇的問:
『你回去教他們,那他們一定懂得如何應用嗎?』
他信誓旦旦的回答:
『沒錯!我的下屬們都很優秀,同時也很聽話,我相信,只要我教過他們後,專案一定可以如期完成!』
談到這裡,我沒有再繼續追問,因為我發覺如果再追問,似乎讓他感受不舒服,因此,我跟他說:
『如果未來在運作專案上有需求,歡迎再跟我們連絡…』
遺憾的是,他之後再沒有再來找我們了!
類似的溝通故事,又在我身邊發生了不少次,所以讓我印象深刻。
後來,我才體會到:『有些話,如果相處時間太短,彼此間的親和感不足,是不可以搓破對方想法的…』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們可能會這樣跟醫生說:
『打針會痛嗎?吃一次就會好嗎?…』
其實我們自己都清楚,打針當然會痛,吃一次當然不可能立刻好,但還是我們還是會這麼問醫生!
讓周哈里窗告訴你為什麼不會說
後來,我想起我在學習NLP (神經語言學) 溝通技巧時,曾經學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這是由社會心理學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所提出:將自己和他人對於自己的想法區隔為四個區域。
A. 開放我:
所有人都知道,看得見的區域。
B. 盲目我:
自己看不到,別人卻一目瞭然的區域,這就是所謂的盲點。
C. 隱藏我:
不想讓人知道,對外封閉,像是:祕密或是想法。
D. 未知我:
自己跟別人都不知道!
有效的人際溝通,從開放自我與接受他人回饋開始
如果我們將目標放在讓「開放我」,這個區域越大,人將會更加開朗且快樂,同時,也會有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記住:有效的人際溝通,從開放自我與接受他人回饋開始!
當開放自我愈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便能更加理解與信任,減少猜忌、誤解,更能使得團隊合作更有效率,工作成效更高!
總之,每個組織都應以『擴大開放自我的範圍為目標,從自我揭露與他人回饋開始』。
如果你是部門主管,更有責任營造開放、溝通無礙的組織文化與工作氣氛,讓成員能自在地分享自我,並適當給予他人建議,才能提昇組織競爭力。
延伸課程
相關文章
作者:游振昌
●專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長
●中華國際專案經理人協會 理事長
●Project Club 發起人暨資深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