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的一生是由一連串的決定所組成的。」從日常到職場、從結婚到轉職,我們每分每秒都活在自己與他人的決策中。
但越是影響重大的決定,就越容易讓人陷入「天人交戰」,想了老半天,就是無法做出判斷——到底該怎麼樣,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呢?
為了幫助大家做出更好的決定,曾為微軟、日產汽車及西點軍校等知名組織提供諮詢的希思兄弟(Chip Heath、Dan Heath)曾在其著作《零偏見決斷法》(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中提出了「WRAP決策法」。
了解決策前,先理解「心理偏誤」、「思考誤區」
書中提到,人的思考其實很容易受到如情緒、偏見、所處環境等「心理偏誤」所影響,讓你難以保持理性。例如:若處於緊張、憤怒等情緒下,就較難經過縝密規劃後再做決定。
但,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個決策程序,就可以在面對問題時馬上使用,從而避開「思考誤區」,讓我們能發掘過去容易忽視的細節,也更容易提出全新的策略或具體方案,做出更好的決定──WRAP決策法就是為此而準備的決策程序。
使用 WRAP 決策法自我提問 拆解思考陷阱
一般的決策流程通常包含這四個階段:面臨抉擇→分析選項→做出選擇→面對結果。
但,在每個階段都有讓人一不注意就掉進去的「陷阱」,WRAP決策法就是針對這些「陷阱」的特質,設計出了能擊垮他們的對策。
一、面臨抉擇
● 陷阱:「偏狹的框架」
偏執框架會讓我們少了很多選項,當你用「我要不要轉職?我要不要買房?」這種二選一的方法在思考時,你幾乎就注定會後悔了。
當只有單一選項的時候,你的思考會一直在這上面打轉,殊不知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 解方:擴增更多選項(Widen Your Options)
第一步,就是先避開「要不要」這種思維模式,改成「有沒有其他方法?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去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二、分析選項
● 陷阱:「確認偏誤」
這種認知上的偏差,會讓我們只蒐集、相信與自己想法相同的資訊,排斥與自己想法不同的訊息──儘管那些訊息才是真的。尤其是當人們已經在某件特定的事情上投入很多時間和努力的時候,「確認偏誤」的影響將會更加強烈。
● 解方:真實驗證假設(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
如何讓自己擺脫思考偏見的侷限?可以嘗試把反向思考變成一種習慣,想養成這個習慣,可以從接受讓其他人提出有建設性的反對意見開始。
如果你實在很難承受別人對你的批評,那可以嘗試這樣自問:「如果我最不喜歡的那個選項,事實上卻是最好、最正確的一個,那該怎麼辦?我要找到哪些資料來說服自己?」
三、做出選擇
● 陷阱:「短期情緒」
人都有情緒,但一時之間激烈的情緒起伏,會引誘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很多人回想人生中最後悔的幾個決定,多半是在非理性情緒下所做出的。
● 解方:抽離自我情緒(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要解決這樣的苦惱,必須要認知到短期情緒是非常不可靠的顧問。抽離自我情緒,著眼在長期的價值,並使用「10 ⁄ 10 ⁄ 10思考法」:「十分鐘後我的感覺會是什麼?十個月後的感覺又會是什麼?十年後又會是什麼樣?」
四、面對結果
● 陷阱:「過度自信」
適度的自信是好事,但若我們誤以為可以掌握未來發生的一切,那事情就很有可能失去控制了。對自己的能力抱持謙卑的態度,是做出好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 解方:準備迎接錯誤(Prepare to be Wrong)
接受我們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犯錯,並準備好面對失敗。
可以進行「失敗與影響分析」與「行前預想」練習,例如逼問自己:
「如果我把這麼重要的專案給搞砸了,事情會有多嚴重?會是因為什麼原因?」
這可以讓我們避免專注於單一、樂觀的預測上,並強迫自己注意背後潛藏的諸多不確定因素;
還能讓無可避免的失敗真的發生時,能更坦然、冷靜地去面對。
如果是別人要做決定怎麼辦?
如果別人要做決策、但結果會影響到我呢?
例如老闆、合夥人、伴侶、同僚,如果他們就是聽不進去意見、導致結果必定會失敗呢?
同樣,準備好迎接錯誤吧!事先了解可能面臨的風險,想辦法減輕失敗的後果、自己遭受波及的程度。
如同許多機械與建築工程師都知道要在專案計畫裡多留一點安全係數(safety factor)一樣,也要給自己多留一點緩衝空間。
在正確的時間點做出正確的選擇,可以改變你整個人生!
延伸課程
作者:游振昌
●專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長
●中華國際專案經理人協會 理事長
●Project Club 發起人暨資深顧問
Project Club 責任編輯:詹家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