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練能夠整合團隊,讓球隊發揮最佳的戰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最終我們(或sponsor)還是以是否取得冠軍(或季後賽)這個績效指標來評量一個總教練的成敗。能夠獲得冠軍殊榮的球隊,通常個別戰力不至於太差,只是缺乏某些關鍵因素,例如主力球員大牌難以駕馭、傷兵多、戰術配合度不夠等等,但,一個戰力不均等的球隊,若缺乏資源(例如球隊投入交易球員的資金)挹注,我們還會記得誰曾經帶領他們前進了幾個名次?
職業棒球比賽中,個人的表現若與過去相比有大幅成長,便有可能獲得最佳進步獎的肯定,但卻鮮少有針對團隊戰力成長而獎勵教練的,主要是因為評斷的標準難以界定,因此我們只能藉由是否達到績效來作為考評。可惜的是,大多數績效的制定並不客觀,更精確一點來說,那些目標值比較像是sponsor的理想,而非考量整體因素後訂定的合理門檻,例如前述一支戰力平庸的球隊,若考量缺乏資源爭取大咖球員或洋將助陣,或許最佳的戰力表現是前進N個名次而非取得冠軍,但冠軍(獲利),卻是普遍總教練(PM)被賦予的基本要求。
為了努力達到理想目標,聘請洋將助陣(若資源允許的話)是一個短期最容易反映在績效上的方式,而這樣的運作機制,我們可以視為專案管理中的採購管理。所謂採購指的並非單純的採買設備,而是泛指"將部分需要專業支援的工作委外處理"的過程,球探(採購經理)透過資料收集、測試會(招標程序)等方式,找到最適合的球員(委外合作對象),並簽訂合約,薪資(採購金額)通常可使用固定費用加績效獎金的方式,激勵球員用更好的球技換取報酬。
當各項資源逐步就定位後,總教練便需在球季有限的時間內達到績效標準,此時,洋將何時加入助拳、傷兵歸隊時程、主力球員休兵調整等會影響專案目標的關鍵路徑,就必須有清楚明確的調度藍圖,並有效掌握浮時,控制各個環節的時間。例如,傷癒的球員通常得歷經數場復健賽,確定傷勢無誤後才能回到球隊,但復健賽的強度往往不如例行賽高,因此,球員真正回復身手的時間可能會比預期歸隊的時間稍晚,而這一段緩衝時間若能在事前預估,便可提前作好應變調度。
最後,如果您想要朝專案管理之路前進,如果您想要好好的學習專案經理應有的能力,建議您可以參加所提供的[實務專案管理專案營],強化專案經理應具備的軟技巧與硬實力。
作者:Victor
Blog:http://victorhsu0202.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