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果高校棒球隊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一書中,以名不見經傳的某高中棒球隊的故事來闡述管理大師杜拉克的理念,球隊女子經理運用管理知識帶領球隊改善體質,進而取得甲子園大賽資格。雖然小說內容是杜撰出來的,但以棒球作為管理教材的確是個很好的主題,因為棒球屬於團隊運動,組織中有明確分工,而每個成員也都有影響團隊成敗的關鍵行為。
本篇我們以品質、人資、風險三個知識領域來進行討論,棒球隊取得比賽冠軍為專案目標,sponser為球隊老闆,PM為總教練。品質管理可分為品保與品管,簡單來說,品保(品質保證,QA : Quality Assurance)是針對系統流程的執行狀況進行管理,確保每個重點步驟都依據正確的流程,品管(品質管理,QC : Quality Control)則是管理產品的優劣,也就是所謂的確保良率。
棒球隊的目標既然是打贏比賽得到冠軍,球員的表現便是品質指標之一。為了讓球員在球場上能夠展現最佳狀態,事前的訓練絕對不可少,訓練的過程包括重量、技巧、默契,以及戰術演練。一般來說,職棒的主要訓練期為春訓(也有秋訓及冬訓),春訓期間球員依據訓練菜單調整狀況,若有球員無法跟上菜單的份量,或教練團沒有確實執行,便屬於品保的管理範疇,必須予以矯正或必要時改善流程。
春訓結束後的熱身賽,可以視為專案內部檢查產品是否達到標準的過程(驗證範疇,註1),沒有達到的預期的產品(球員)必須及早處理(加強訓練、延長春訓、回小聯盟...等)。當進入正式比賽後,球員每一次戰術執行、跑壘、守備是否確實,都是品管的稽核項目之一,假使球員的失誤率過高(失控,註2),便立即予以矯正。當然,球員失控的現象有可能肇因於訓練流程不佳,例如肌耐力、體能不足等,只是流程改善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運作才能反映出成效,因此,適時的品質管制是十分重要的,而小聯盟(二軍)的存在便是降低此風險影響的對策之一。
隨著賽季時間越長,球員難免會有受傷、表現低潮的情況,總教練便可選擇徵召在小聯盟表現優異的選手來替換,為的是避免戰力失衡。此外,每場比賽間,不同選手的特性有異,例如某位投手的續航力較差,就必須事先準備更多牛棚投手待命,甚至根據對手的投打特性也會安排不同的選手上場,這些都屬於專案管理中的風險管理 -- 事前辨識風險,規劃風險回應對策。
談到球員特性,便不能不觸及人資管理,在球隊從春訓一路到季賽期間,歷經了風暴、正軌、風采(註3)等不同階段後,一個成熟的團隊勢必有適當的專業分工 :
投手: 掌控專案成敗的關鍵技術者。棒球雖然是一種團體運動,但如同我們所熟悉的軟體專案,總會有幾個握有關鍵技術的團隊成員存在,他們對專案的投入程度之高低對成敗有十分重大之影響,因此,PM必須優先"收服"這些人。不同的投手又可分派不同的任務,例如先發、中繼或後援,甚至一人投手,專門對付特定的打擊者(例如左打),端看教練如何調度使用。
內野手: 一般而言,又可依守備範圍、反應速度來分配每個人的最佳位置,例如三壘手橫移的傳接球能力十分重要,而且在內野手中屬於傳球距離最長的,必須有良好的臂力條件。一壘手雖然接球次數最多,但技巧相對單純,因此常常在打擊方面被賦予擔任"重砲手"的重責大任。
外野手: 守備範圍廣,傳球距離長,因此通常是腳程與臂力較佳的選手較為勝任。
捕手: 捕手常被視為場上的教練,由於經常要主導配球,通常較具思考與組織能力,因此作為場上的指揮官再適合不過。正因為作為投手的最親密戰友,對投手的臨場影響力可能更甚於教練,因此教練若能善用捕手,在管理上也會相對減輕重擔。
由此可知,專案團隊中的成員若能適得其所,便能發揮最大之效益,雖然我們偶而會聽到"工具人"(註4)這種角色,但這樣的選手畢竟不多,如果一個團隊中有太多通才,反而會因為缺乏更深入的專業而導致失敗的可能。
註1 驗證範疇: 驗證範疇是取得利害關係者正式簽收的程序,著重在交付標的完成與否及可接受性
註2 失控 : 執行品質管制的目的在於檢查工作成果的規格與要求是否相符,防微杜漸,若有未達品質規格的要改善。而在品管工具中的管制圖,當管制物超出管制上下限,或連續七點位於管制中心線上(下)方,稱為失控,表示此項產品已經出現變異,需立即處理。
註3 團隊建立通常會經歷五個階段: 組健、風暴、正軌、風采、解散
註4 工具人 : 棒球場上所謂工具人,亦即沒有固定的守備位置,例如今天守游擊,明天可能守三壘,後天是外野,這些選手的特性是適應力強,且即使不同的守備位置,也能有不錯(或中上)的表現,但論及單一守備位置,卻都不是表現最佳的選手,因此常被賦予第一備位的角色,隨時替補任何守備位置。
最後,如果您想要朝專案管理之路前進,如果您想要好好的學習專案經理應有的能力,建議您可以參加所提供的[實務專案管理專案營],強化專案經理應具備的軟技巧與硬實力。
作者:Victor
Blog:http://victorhsu0202.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