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況與目標間的差距,稱之為落差,當實際與目標發生落差時,該如何修正?
財務落差
指的是應當有個現金與目前手上有的現金,兩者間的差距;
人力落差
指的是我需要有30個人來消化所有的工作,但現在只有20人,中間的10人差距,就是人力落差,
而這些落差則是我們要克服的,所謂的行動方案,則是為了『填補上落差』,所採取的行動。
定義落差與檢視落差
策略地圖展開後,我們先看到的是策略目標,而每個策略目標,它必須要符合SMART原則,
這一點很重要,我必須要再次提醒,因為若你的目標不夠明確可衡量,那你就無法評估現況與目標間的差距有多大,
也就是落差是大是小你是無法獲知的,差100萬跟差1億元的財務落差,採取的作法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要評估落差的第一步
你對現況的把握度要足夠,回到前面這篇我就曾提過,你對現況的掌握來自於充足且正確的資訊;
第二步則是對目標的掌握,當現況與目標你都能清楚描繪,那兩者間的落差有多大你就清楚了。
財務目標是最容易量化的
所以財務落差的識別往往也是最容易的,難的是那些相對難衡量的事物,例如員工忠誠度、員工工作成果、品牌價值、風險等。
但我想強調的是,它們並非百分之百不可衡量,你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有幫助的指標來作為你衡量的依據,進而降低不確定性。
例如倒閉風險,你可以從資金使用狀況、現金流、銷售業績、客戶退貨狀況、競爭對手成長狀況等多方面來得出公司會否倒閉的風險值,
即便只能衡量其中的 30%,但你已經把不確定性降低了三成,比本來強得多。
不要期待能百分之百的衡量一件事
也不用期待商業上的所有事物會百分之百準確,
商業問題不是單純的數學題,但只要愈來愈趨於準確就會有所幫助。
下方這張表,是所有KPI的列表,而一般在製作該表單的過程中,我會再補上一個欄位-現況的數值,從目標與現況這兩個數值的差距,
你就能清楚看到要達成今年的策略目標,我們的挑戰會在哪,而要完成這些挑戰,我們就要設定好對應的行動方案(action plan)。
設定行動方案,填補落差
常常有人問我:「KPI與行動方案在運用上有什麼差異?」,
我的答案是:「KPI是用來定期衡量成效,而行動方案則是用來填補落差。」
當你發現KPI沒達成時,代表執行有落差,此時你就要設定一個行動方案來填補上這個落差,
行動方案這個詞,用更通俗的名詞來描述,就是專案,
而如何設定行動方案才對呢?以下我用一個實例為各位示範。
上圖是我在前幾篇中曾用的到一張圖,如果今年的財務目標中有一項是降低獲客成本35%,
在分析這個問題時,一般我們會思考究竟有哪些流程,能調整以達到降低成本的要求,
經過盤點後你可能找出以下幾個行動方向:
1名單獲取成本過高,主因為廣告投放策略,有部分投放在無效渠道上,導致有5%左右的名單浪費,而近期的landing page轉化率有明顯下降,從原先的7%降到5% 透過面銷的銷售成本過高。
2銷售流程中有些制式,但對銷售助益不大的活動應該可以取消,而產品C本身單價較低,複雜度亦低,可以改用電銷或電商模式進行銷售。
3產品首頁、註冊頁、landing page的回應速度太慢,操作動線不佳,付款時偶有出錯。
4產品未形成口碑效應,來自客戶推薦的業績占比僅有5%,若可設計合適的referral program,在服務過程中主動要求客戶推薦朋友,應能有效提高,
5當先支持的支付渠道不夠,近期已經有15%的客人開始改用新的第三方支付,但現在我們仍不支援
而這些行動方向,會往下形成更具體的行動方案
並分別指派合適的部門負責執行:
業務部:
將20%的業務開發工作改為電銷,負責人並請產品部設計電商系統
行銷部:
(1)優化廣告投放策略,在高轉化率渠道上多投廣告
(2)優化landing page,提高轉化率
產品部:
改善首頁、註冊頁、landing page用戶體驗、整合新的第三方支付方式
客服部:
規劃referral program,主動致電請優質客戶推薦
在策略規劃期間,因為時間有限,加上參與的人員也不盡然都是實際執行人員,
對專案的全貌掌握度有限,往往只能有個概略的計畫,
這階段填寫的行動方案內容可能僅包含專案的目標、PM、主要專案成員、時程期待、預算等,
到此步驟,我們的策略結構已經愈來愈趨於完整。
如下圖,這已成了一個追溯效果極強的結構,也是策略管理的基礎,
以降低獲客成本35%這個策略目標為例,對應的行動方案會有6個,
所以理想狀況下,只要確保這6個行動方案完成,策略目標一般也能達成。
行動方案規劃常見問題
行動方案設定與執行攸關策略能否被正確落實,但在實務上我們卻也常常看到專案完成了,
事情做完了,但卻沒有任何效益發生,為什麼?以下我將為大家剖析行動方案設定常見問題。
1.行動方案與目標的關聯性弱
也就是做了A專案,但卻不知道能否得到B結果,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就是完成了方案1~6,但卻沒有降低35%的成本,
更慘一點的,甚至連這個方案是否真的能降低成本也不知道,試問,這樣的行動方案還有做的意義嗎?
要解決此問題,最基礎的做法還是讓專業的人來回答此問題,
但我前面提到,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一般我們不會把行動方案展的太細節,
但如果你今天進行的是一個為期2-3天的策略規劃活動,
那你將有足夠的時間將各一級部門帶開,往下把行動方案細節展開,
而在展開過程中就要邀請專家團隊參與,讓這些人一起檢視這些方案,趁早把行動方案弄對。
2.未考量資源的限制
很多的公司在年初時做了詳盡的策略規劃,行動方案也很詳細的展開了,整體看起來既完整又豐富,
但到年底時回頭檢視,卻發現策略的落實度僅有20-30%,撇開市場變化性不談,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未考量資源的限制,當你擬定的策略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是現在的兩倍,
但卻未有這樣的人力預算時,你的計畫注定無法被完整落實,
所以在擬訂計畫時,確認費用、人力、時程等各種資源的限制與『可用性』是非常關鍵的。
3.輕忽了跨部門議題
有些行動方案可能牽涉到其他部門的資源,面對跨部門專案,彼此對專案的優先順序可能有落差,
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對對方來說可能只排在第8.9的優先級,究竟是他來遷就你的順序,還是你配合他的順序呢?
這若不先溝通清楚,最後就是兩個部門的目標都無法達成,
當要追溯責任時,組織的政治問題就會浮現,而打破組織政治最高段的作法是「建立彼此共同的利益」,
當彼此的利益相同時,組織政治的問題暫時就不存在,所以你可以透過溝通的方式來建立「作這件事情大家都有好處」的觀念,
又或者透過共同的高階主管來打破部門間的藩籬,因為當大家都在同一個部門時(都歸屬於高階主管帶領的團隊),目標自然是一致的。
延伸課程
作者:游舒帆 gipi
https://dotblogs.com.tw/jimmy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