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認為線上課程實在太適合我了!彈性的學習時間、無須到特定地點上課、可以重複觀看,價錢也相對實體課程而言較低,而且我想學的主題:數據分析、Excel樞紐分析表、商業報表製作等主題的線上課程也不少。
除此之外,課堂簡介中「資料分析名師親自授課!」等資訊,也彷彿像某種保證般,讓我安心地掏出信用卡、買下了這些課程,當然也沒有再去報名實體課程了。
這之後,我又陸陸續續購買了不少線上課程──直到某日,主管要求指派我與另一位同事一起負責做出上一季的銷售資料分析,並向老闆報告。
當接到這個任務的當下我還很興奮,心想:「終於有機會展現出那些線上課程的成效了!」
但沒想到做出來的成果讓我大受打擊……因為努力做出的報表,竟然還是不如同事!
我一方面大失所望,一方面也心疼自己的錢包,但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想:為什麼課程都買了,我的能力還是沒有真的進步?
之後我請教了同事,也反省自己:到底是哪邊出了問題?
在自我檢討之後,我才察覺原來過去我都是以一個「安太歲」的心態在買線上課程,覺得給自已買了一個保證、一個安慰,但查看紀錄後,才驚覺自己有好好上完的課程卻不多,原本以為能「以便宜的費用上更多課」的高CP值,也根本沒有實現。
仔細的反省後,我整理出幾個自己不適合線上課程的原因:
1. 授課方式不一定適合自己:
實體課程中,其實老師與學生雙方都會磨合、調整,老師也會依照教學狀況,調整授課的方式。但線上課程就無法如此,若發生「上了前面幾堂課後,發現授課方式不適合自己」的情況,也無法調整了。
2. 無法即時溝通、釐清問題:
如果遇到不太理解的部份,剛好課程的講師或平台小編未能及時回覆,也沒有同學可以詢問討論,也只能先得過且過地繼續下去;而如果是軟體實際操作上的疑問,就算講師親自回覆,有時候隔了一個螢幕也實在很難說清楚,效用有限。
3. 有些主題不適合線上課程:
在嘗試過各種種類的線上課程後,我體會到:軟體操作、簡報口語表達和職場溝通技巧等主題,需要實際操作,並且重視人與人的交流、回饋,用線上課程的方式學習收效甚微,對提升自己的能力較難有顯見的成效。而這些主題也比較適用於工作坊、實作課等實體課程。
4. 過程中容易被其它事物影響:
不管是白天工作的操勞、手機中同事傳來的訊息、與家人的幾句對話或是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會讓專注力降低,學習的成效也會打折扣。
畢竟人無完人,線上課程無外力制約、又沒有同學可以互相鞭策,學習動力不足容易半途而廢,真的是個硬傷。求學期間沒唸書不能畢業,但線上課程沒完課呢?頂多就是繳了學費沒用而已。
整理出這些原因後,我也發覺,並不是每個人、每個主題、每種技能都適合「線上課程」這種形式的,有些課程還是必須親身至特定環境、使用特定工具,需要獲得與人直接互動的感受,這些都是線上課程做不到的。
結論
最後,我還是乖乖的排出時間,回到實體課程去上課了!
延伸課程
5大應用案例 + 17個章節 + 70個技巧
作者:游振昌
●專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長
●中華國際專案經理人協會 理事長
●Project Club 發起人暨資深顧問
Project Club 責任編輯:詹家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