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這些煩惱?
總是搞不清楚專案到底進行到哪裡?
團隊的進度回報亂七八糟,讓你超頭痛?
沒有一套簡單的方法來追蹤專案狀況?
別擔心!這篇文章要跟你分享 三個超實用的方法,讓你輕鬆掌握專案進度,避免延誤,確保團隊順利達標!
方法1:用「里程碑」確認關鍵進展
什麼是專案里程碑?
專案里程碑(Milestone)是專案中的重要節點,標記 某個重大進展,像是設計完成、測試開始、產品交付等,通常會在 甘特圖(Gantt Chart) 裡清楚呈現。
如何利用里程碑來掌握進度?
設定清楚的里程碑:標記每個階段的關鍵時刻,例如「開發完成」、「測試上線」。
確保每個里程碑都有明確的時間點:避免模糊不清,讓團隊有共同目標。
使用工具追蹤:像 Trello、Asana 或 Microsoft Project,都能清楚顯示進度。
這樣做的好處:
- 團隊成員一目了然,不再亂猜下一步怎麼做
- 讓專案管理者隨時追蹤進度,提早發現問題
- 預測可能的延誤,提早應對

方法2:用「時間表」追蹤任務進展
什麼是專案時間表?
專案時間表(Timeline)能幫助你掌握 每位團隊成員 的進度,確保所有任務按計劃進行,不會拖延。
如何有效管理時間表?
記錄每個任務的開始與結束時間:確保所有人清楚自己的時程。
對比預估時間與實際時間:若有任務超時,就要調整計劃或增加資源。
定期檢查與修正:每週或每月檢視進度,確保整體方向正確。
這樣做的好處:
及時發現任務是否落後,不用事後才來補救
幫助管理者靈活調整計劃,避免影響後續進度
減少不必要的猜測,提高專案時間預測的準確性
方法3:用「完成比率」分析整體進展
什麼是專案完成比率?
專案完成比率(Completion Rate)是一種數據分析方式,透過計算 已完成的工作量 來評估進度。
如何計算專案完成比率?
專案開始時進度為 0%,完成時則是 100%。
根據每個已完成的任務計算,例如:
若專案總時程為 6 個月,而 3 個月內完成 50%,表示進度達標。
若應完成 50% 但實際僅完成 25%,則代表進度落後。
利用專案管理工具(如 Jira、Monday.com)即時更新數據,確保資訊正確。
這樣做的好處:
讓你清楚知道專案到底完成多少
幫助你跟客戶或主管清楚溝通目前進度
提前發現落後的部分,做出調整
總結:哪種方法最適合你?
這三種方法各有優勢,建議根據你的需求搭配使用:
短期專案:使用「里程碑」來掌控大方向,確保進展順利,並能夠讓團隊清楚了解關鍵時刻,確保各項任務能夠如期完成。
長期專案:透過「時間表」管理每個環節,確保細節不會被忽略,同時能夠讓專案經理定期檢視進度,並即時調整計劃,避免進度落後過多。
多個專案同時進行:用「完成比率」快速評估整體進度,確保資源分配合理,幫助團隊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揮生產力,確保所有專案都能順利推進。
這些方法的結合使用,不僅可以讓你更全面地掌控專案進度,還能夠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迅速做出調整。專案管理的核心不只是計畫,而是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地適應變化,確保最終的成果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