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管理的關鍵要素
在專案管理中,「範疇管理」強調的是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而「品質管理」則是關注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 right)。這不僅是兩種管理概念的差異,更是影響專案成敗的關鍵因素。
品質管理是什麼?從週報說起
假設你需要撰寫一份工作週報,這代表你正執行範疇內的任務。但若報告內容錯誤百出、數據不實,即使任務完成,品質也無從談起。
因此,品質管理的重點是確保你執行的每一個任務,正確、準確且符合標準。
報告範例:範疇 vs 品質管理
以工作報告為例:
- 範疇管理關心你是否有涵蓋: - 專案進度(SPI/CPI) 
- 服務案件數量與狀況 
- 問題分類與處理 
- 員工產值比較等項目 
 
- 品質管理則關注: - 數據來源是否正確? 
- 是從專案管理系統、派工系統取得,還是人為估算? 
- 是否遵循資訊取得的正確程序與工具? 
 
 
															為什麼正確取得資訊很重要?
若你手動計算SPI/CPI、手寫統計工時,錯誤率高,這些「低品質資料」會嚴重影響專案決策。
使用正確的系統(如PMIS或Helpdesk系統)取得資訊,才是專案品質管理的基礎!
活動執行案例:品質決定專案的成敗
以舉辦研討會為例,如果:
- 地點選在學校教室而非高科技場地 
- 主持人形象不佳、語言不當 
- 邀請對象與主題完全不符 
這些都不是範疇錯誤,而是品質失敗。你做了該做的事,但沒有「做好」。
程序與標準:打造品質的雙重保險
品質管理要靠兩大基石:
- 標準程序 
 如寫程式流程需先完成SA/SD,再進行Coding,最後測試覆蓋率達標。
- 執行標準 
 如Coding Style一致、系統分層清楚(DAL/BLL分離)。
只要你能遵循這兩者,品質自然能被有效控管。
錯誤百出的你,問題出在哪?
若你常常在專案中出錯,回頭檢視:
- 有沒有依循「品質管理程序」? 
- 資料來源是否正確? 
- 有無參照標準規範執行? 
管理品質,不是多做,而是做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