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預算技巧,避免專案崩盤!
預算的本質:不只是數字遊戲
專案預算是對收入與支出進行全面預測的過程,涵蓋人工、材料、間接費與利潤等,是決定專案成敗的關鍵指標之一,特別在投標與資源調配上扮演核心角色。
專案預算的八大特性
目的性:專案設定明確任務與成果。
鮮明性:每案具備獨特內容與目標。
限時性:有明確的起止時間。
專業性:由專業部門主導全流程。
專一性:預算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風險性:面臨外部風險挑戰。
擇優性:依財力與效益排序配置。
規範性:依循制式流程控管全程。

自下而上的預算法:由細節堆疊總體
透過 WBS(工作分解結構),基層人員對每項任務進行成本估算,累計形成整體專案預算。這種方式可高度反映實際需求,提升預算的實用性與現場認同度,但也可能因「預期遭刪減」心理產生高估情況。
優點:資訊精準、來自執行端、落實度高
缺點:易有估算膨脹、需要大量時間
自上而下的預算法:由經驗主導方向
由高層依過往經驗與參考資料估算總預算,再逐級分派至各單位與任務。可快速掌控整體費用框架,避免過度集中預算,但也可能產生基層不滿與預算不足風險。
優點:效率高、總體控管強
缺點:基層參與感低、執行困難多
預算策略的選擇:不是二選一,而是靈活調配
現代專案管理常結合兩者優點,先由上層確立大方向,再由基層進行精細調整,形成動態平衡的預算模型。
小結:預算編列關係專案存亡
不論採用何種方法,關鍵都在於溝通機制與資料透明。唯有建立上下層互信與回饋機制,預算才能真正為專案服務,而非淪為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