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五堂課 – 從湯麵到乾麵,看見專案品質的關鍵細節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嗎?點了乾麵,結果送上來的是湯麵?
想著!想著!阿婆總算把麵端上來了——和往常一樣,她的姆指依舊自然地「參與」湯裡的現場管理流程…(我已經習慣這種專案風格了。)
我立刻提醒她:「阿婆!我剛才點的是乾麵耶!」
她邊走邊念:「乾的喔!?」便端著湯麵又回到攤子處理。

專案轉彎的真功夫:10 秒內完成「乾轉濕」的危機處理!
各位猜猜看,她是怎麼把湯麵「變乾」的?沒錯,就是直接把水倒掉,乾麵完成上桌!不到 10 秒的機動處理,展現的是「時間管理」與「資源再配置」的極致應用!(還差點想為她頒發米其林六星專案管理獎章。)
只可惜——我的美食幻想已隨熱氣蒸發,這份「啞巴吃黃連」的乾麵套餐,再也無法讓我提起食慾。
第三課:從細節看見品質,從品質看見專案價值
在這場意外的麵攤體驗中,其實藏著一門高階的專案管理課:
「質感」從來不是附加價值,而是你專案的品牌靈魂。
現代消費者(使用者)越來越敏感,他們可能不會當面指出你專案的缺陷,但他們會用腳投票——轉向其他更用心、細節到位的替代方案。
許多組織為了降低成本,會選擇「能用就好」的解法,這種「差不多先生學」就是讓專案走向「負數淨值(Negative Profit)」的主因——看似完成任務,實則失去未來價值。你要記得:
「魔鬼藏在細節裡」,專案的成功從來不是靠表面形式,而是來自背後每一個你以為沒人會注意的小環節。
作者:程哲明 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