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你變成模板產物
還記得第一次接受專業簡報訓練時,老師說了很多「該怎麼做」的守則。像是不能站在投影幕前、要站直不能靠牆、語氣要正向、不要口頭禪、字體一致等等。
複製的演講,留不下任何印象
我們常看到模組化訓練下的講者,一個個風格雷同、表現一致。這種簡報,就像複製品——制式化卻無靈魂。
想要讓觀眾「記住你」,關鍵在於風格的「差異化」,而非「標準化」。
➤ 拒當沒有靈魂的講者
我發現,當所有簡報者都照模組訓練出來,最後只會產出一群「看似完美卻毫無個性」的演講者。簡報不是比誰最符合規範,而是看誰能真正打動人心。你也許會像我一樣,開始懷疑這些準則到底是幫助還是束縛。

➤ 保留風格,才會留下記憶點
與其追求一致,不如追求「有記憶點」。每個人的風格都是最珍貴的資產。就像武俠小說中,「另闢蹊徑」往往造就一代宗師。Steve Jobs 有 Jobs 式簡報,Nancy Duarte 有她的結構流,高橋征義則另創高橋流,各自精彩,沒有所謂對錯。
➤ 技巧能學,風格是資產
技巧是通用的,可以學習與模仿;但風格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替代你。就算你講話有台灣國語,那也是風格;能在簡報前唱首歌,照樣是特色。不要為了滿足「看起來專業」而丟掉最打動人的「真實自我」。
➤ 成為你自己的簡報大師
下次你準備簡報時,先問問自己:這樣的呈現方式是我喜歡的嗎?我感到自在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對的。每場成功簡報,背後都有一位忠於自我、敢於表達的人。
技巧可學,風格需留
我只教技巧,不教風格。因為風格不是複製來的,而是經過反覆試煉後誕生的。如果你已經找到屬於自己的簡報節奏,就請繼續用那個「舒服的自己」去打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