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案管理熟悉的朋友相信都聽過人月神話這本書,許多的專案在估算專案的期程時,會很習慣的先使用工作量來預估,專案的規劃往往都是隨著時間推進的,但為了給老闆一個明確的交期,很多的專案經理習慣將工作量轉換成「人月」來計算,在溝通時常常用使用「這個專案需要20個人月的工作量」、「約還需要6個人月的人力投入」,所謂的人月,代表的就是一個人投入一個月的工作量,若換算成人天,約為22人天,換算成人時,則約為22*7=154人時,這是從人月回推到人時的算法,透過這樣的換算,專案經理就可以回報給老闆一個預估的交期。
不過一旦換算成人月,就會給老闆帶來一種誤解,你告訴他:「製造一台飛機需要300個人月的工作量」,老闆可能會跟你說:「那給你300個人,那就1個月就能完成了吧。」,此時專案經理大概就只能瞪大眼睛看著老闆說:「老闆,不是這樣的。」,確實,很多時候人月不是這樣算的,而這就是人月神話這本書中所提到的異象,當我們使用人月估計工作量與專案期程時,就會讓sponsor有這樣的誤解。
以人月來估算工作量,本身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問題是在專案本身的性質,如果這個專案的工作內容已經標準化到一個程度,且專案成員的成熟度也已經達到可以應付這些標準化的工作,那丟入更多的人,就有機會更快的完成專案,例如今天專案的工作是組裝一百台的汽車,而組裝汽車的每個動作都已經完全標準化,幾乎沒有什麼例外,而過去的經驗中,組裝一台汽車最短與最長的時間差距在5分鐘內,且專案中的每個成員都能handle這些工作,一台汽車組裝的時間是300人時,所以100台就是30000人時,投入愈多人就有機會更快的完成此項工作,但也不可能無限上綱,並非丟了10000人進來,就能在3分鐘完成,就算是100%標準化的工作,還是會有基本消費的。
但若今天的工作不是很標準化,例如開發一個新的產品,研發的工作向來是不太好預估時間的,所以研發到量產中間到底會花多少時間還是未知之數,加上研發有時候講求的是創意而非苦工,不是投入愈多人就愈好的,當此項專案的目標是「研發一個可被量產的產品」時,這項專案中會有太多不可預期的變數存在,丟了100個人進來也不能有效的縮短專案期程,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蓋一棟房子,要先挖地基,挖完地基後要架鋼筋,然後灌水泥,然後要等水泥乾了、硬了,才能繼續動工,而等待水泥乾、硬的時間,本身就很難省卻掉,所以當你專案中有(1)無法預期變化的工作;(2)具備相依性的工作;(3)有基本消費的工作時,你就不能簡單的用人月來預估你的專案期程。
本篇都在談人月,但其實人月神話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加入更多的人力進來,溝通的成本也會連帶的提高,專案有愈多的人力當然是好的,但就是要確保專案中的每個人都具備了完成專案的能力,若能力參差不齊,那在溝通與訓練上就要花掉不少時間,同時要將資訊傳遞給每個人知道也是一項挑戰,專案經理永遠都要記得,人月歸人月,但實際的專案期程是要仔細的思考與規劃的。
作者:gipi
Blog:http://www.dotblogs.com.tw/jimmyyu/Default.aspx